产作业管理的导入,从目前的阶段成果来看,对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是非常有益的。
三、对“制约花卉企业发展的管理性因素”数据统计:73%的老总认为管理制度不健全;55%的老总认为员工综合素质不高;50%的老总认为员工对企业未来不关心。
在这组调查数据中,我们花卉企业领导们已经将员工视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我过去在与一家公司老总交流时,常听他说某某人是个难得的人才,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挖过来,但当他如愿后,又开始听他说,这个人越来越像个蠢材,什么事都办不好。其实一个人的个性心理与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决不会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就从人才急速蜕变为蠢材,所以只有做到知人善用,因岗择人才能将“人”这个资源变成企业运行所需要的资本。
企业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内部行为关系模式,用组织的整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为。
现在有很多企业虽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有成效的很少。在这方面,我认为企业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内部行为关系模式,用组织的整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为,这比一个以“犯罪假设”为前提抑制的制度要更为有效,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制度,而是要让制度更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
四、对“促使花卉企业成功的外部因素”的数据统计:78%的老总认为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69%的老总认为当地政府的支持;55%的老总认为国外花卉品种的代理权;55%的老总认为稳定的资材供应渠道。
这组数据似乎向我们表明花卉企业的一种现状:社会关系的好坏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从现代市场竞争来看,竞争的主体已由产品竞争演变为形象竞争,说明竞争的焦点已从一个点向多点延伸。
过去花卉企业的经营者们认为花卉是不需要品牌的,原因很简单:买家看重的是花的品种以及价格质量等,与其在做品牌上花冤枉钱,不如在品种和种植技术上下点功夫。这种思维方式不能说是错的,因为无论是什么竞争,其基准点还是产品本身的优劣。
那么为什么其他成熟行业又开始加重在形象竞争上的投资力度呢?原因很简单: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影响了购买者的选择,如果单纯以降价方式拉拢购买者,最后只会让企业的赢利大大削弱。
因此,当一个行业出现产品同质化的时候,一些有前瞻性的企业,会选择进行企业形象再造,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建立起一个亲切、可信的印象,当消费者要购买某类产品时,就会受这些印象的影响。
当然,这种良好的印象并非一天就能形成,而是按照一个适当的公共关系策略逐渐塑造出来的,其核心是企业的多纬度文化要素不断向外传播。
五、对“促使花卉企业成功的技术性因素”的数据统计:73%的老总认为花卉生产过程的质量可控度;69%的老总认为骨干员工的技术水平;59%的老总认为花卉栽培经验;50%的老总认为有效的市场调研分析。
对于花卉这种特殊产品,其高度同质化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能否让每一株生命个体在相同的周期享受相同成长条件,这就是一个生产控制体系是否有效的问题。
在这组数据中,大部分花卉企业领导人都开始注意到了“质量可控度”对企业的影响,这说明我们花卉行业的管理者开始摆脱“靠天吃饭”的不可控思想的束缚,这种突破,必将使我们的管理行为变得更为科学。
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质量?这是一个标准的设定。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花卉行业将要迎来的是大营销时代,而不仅仅是专业人士之间的小营销格局。因此,我们的质量标准应以消费满意度为前提来设计并进行控制,并自发按照质量控制的体系流程进行作业管理。
所以我们在给花卉企业咨询时,就会对他们的管理人员特别强调:生产管理不能搞花架子,认不认证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这么去做。
当然,我们现在很多花卉企业已经有自己的作业流程,但大家应该多注意反省一下:我们的流程是否合理?在这样的流程下我们的出芽率、成活率、株体高度一致性、花冠一致性等是否能得到控制?这样的流程是否能让生产具有节奏?
六、对“促使花卉企业成功的管理性因素”的数据统计:78%的老总认为领导人的经营观念;73%的老总认为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6 9%的老总认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64%的老总认为明确企业中短期战略目标。
从经营的角度讲,所谓的观念先进与否,主要指经营的“战略” 意识。对于“战略”两个字,大家可能总感觉有点空洞,于是形成了 “战略就是书生们纸上谈兵”的印象。其实,当我们把“战略”请下神坛,还其本来面目后,你会发现“战略”就在你身边。
从词义上理解,“战”是用武力去占领自己想要拥有的资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