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的形成,主要依据的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分析、预测。“能掐会算”的一般都是那些阅历深、知识多的人;对要预期的事物了解越多、越深,预期越是准确。对将来的预期决定着我们的选择。
比如,如果预期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变”,市场经济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有点钱就可能琢磨着如何去投资,去搞个公司建基立业;相反,如果我们预期政策过两天就会变,我们有了钱就可能更想把它吃光花净……
如果预期不久物价要大规模上涨,我们便会去买
黄金、换美元、到商店里去抢购吃的用的,以求使手里的钱实现“实物保值”;相反,若预期物价稳定,一时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就可能会多存点钱,留着以后买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预期股市看涨,我们就买进股票。
美国的银行在给医学系、
法律系学生贷款时最慷慨,原因也正在于预期这些学生将来收入一定没问题。由此可见,“预期”本身就能“当饭吃”。相反,若我们对自己今后的收入增长信心不大,或者我们将要从事的那个职业“行市”看跌,甚至会出现失业,那我们尽管现在收入很高,花钱也不会太大手了。岁数大点的人显得“抠门”,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预见到快要退休,收入已难以再有多大的提高,所以得省着点钱留点后手。
人的“预期方式”通常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经历的事情增多,人们会越来越趋向于一种较为“悲观的”预期。所谓一个人“成熟”或“老成”,标志之一就是他“预期的高低”:越是“成熟”,预期越低。不过,这一普遍的趋势反过来也说明,一个社会确实需要年轻人来维持这个社会乐观的生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