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决战期间,曾经尝试着派刘备去曹操后方骚扰,也尝试着正面进攻,也考虑过夺取洛阳,甚至考虑过奇袭许昌。
所有的谋臣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彼此努力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袁绍也确实听取了一些意见,派刘备去曹操后方骚扰,但失败了。
一些谋臣建议等待时机再行考虑;一些谋臣建议应该急攻,彻底打垮曹操;一些谋臣建议,先回兵翼州,等待中原有变。
袁绍此时在做什么?与曹操的相持阶段,袁绍兵精粮足,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显得焦躁不安。他一方面听取部下的意见,一方面并没有采纳任何意见,一方面又拿捏不定,不知道听取谁的意见好。
而谋臣在做什么呢?因为袁绍始终拿捏不定主意,所有的谋臣将军们都设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希望说服袁绍,听取自己的意见。
袁绍的磨蹭,终于被曹操抓住一次致命失误,曹操迅速出兵,击溃了袁绍。袁绍本人在归途中,在羞愤、郁闷中死去。
袁绍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不管袁绍采纳什么措施,按照正常的发展,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过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一旦确定发展方向,那就得尽可能地消除反对意见,让大家在一个方向上着力,力气往一处使,而不是始终拿捏不定,希望寻求折中方法,让部下在意见不合中出现内部纷争。
一旦出现意见不合、内部纷争的情况,可采取高压手段,将反对意见扫掉,也不要左右摇摆,起伏不定。袁绍早期的行事干净利落,发展壮大后,倒是经常左右摇摆、漂移不定。这样的情况,也让部下无所适从。无法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时间一长,失败已是无法避免的了。
袁绍最应该怎么做?
其实,袁绍最应该做的是统一内部的意见。想出成绩,都把脑筋用在已制订的方案上,这样就能劲儿往一处使。
有时,行动方向或许是错误的,比如说派出刘备在曹操后方进行骚扰。但不需否认的是,成功是以错误为代价的,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假如继续派出骚扰部队,在曹操的后方,直到把曹操骚扰得筋疲力尽,总归会获得成功的。
赤壁大战前孙权获得了成功。仔细探察一下孙权获得成功的原因,恰恰在于孙权成功整合了内部的不合意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周瑜的抗战意见,团结在周瑜左右,让其他人没有第二选择,只能在周瑜的抗战框架下谋事。
袁绍、孙权都是历史风云人物,他们的得与失,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袁绍强大曹操弱小时,袁绍却失败了;而曹操强大孙权弱小时,孙权却成功了。
整合内部不同意见,是为了提高内部的凝聚力,不让大家把精力浪费在其他方向上。整合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摇摆只会导致更多的不合意见,更别提让大家把脑筋动在一个方向上了。
企业内部在意见不合的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像孙权一样,确定一个方向,让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在管理者间出现纷争,不管制订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都取不得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
想消除这样的制约,最好的办法就是恰当的强权管理。意见是永远都不会统一的,但企业却需要发展,那就需要消除不合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