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造效益,管理创造奇迹。管理史上有几个典型案例:劳动分工使产量提高了240倍;成本分解使一个亏损企业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当年扭亏为盈;任务分派使一项通常需要几个月完成的工程在4天内完成;合同分解使3万多人的企业做到人人关心市场。这些奇迹都应用了分解的思想。
生产管理中的工作分解
第一个例子是亚当·斯密关于制针的论述。过去最优秀的制造扣针的工人,一人一天最多生产20枚针。后来把制造全过程分为拉直铁丝、切截、削尖、打磨、装圆头、涂白色、包装等18道工序,由10个工人各负责一至两道工序,日产量猛增到4.8万枚,人均劳动生产率一跃提高到原来的240倍。
复杂工作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即便是新员工也可以胜任。显然,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项目管理中的任务分解
第二个例子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1993年,土耳其总理去世,政府要求修建一个供成千上万的后人瞻仰的墓地,必须在几天内建成。
受命组成的项目组把工作分为原材料准备、地点勘定、地基挖掘、排水系统、混凝土浇筑、大理石装饰安装等27项活动,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并行工作或者串行工作的先后顺序及工期,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进行。20名工程师和40名建筑工人日夜奋战,修建了1.5万平方米的既符合宗教信仰,又具有高质量的墓地。这一切只花了78.5小时!项目管理的精髓之一就是分解工作,指派给合适的人,分配各种资源。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分解第三个例子是邯钢的成本倒推。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开展治理整顿工作,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钢材市场疲软,加上原材料和燃料又大幅度涨价,造成钢材成本猛升,邯钢当时生产的28种钢材有26种亏损,连续5个月出现亏损。公司采取了成本分解的方法。从产品的市场售价开始,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的反方向,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收益,逐步倒推出分解到每个人头上的目标成本。而且,成本指标否决奖金,不讲客观原因,完不成指标就免去全部资金。成本压力由此变成每个人的工作动力。
从1992年到1995年,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减少支出2.6亿元,共压缩、节省投资3.5亿元。人工成本不足总成本的10%,成为冶金企业乃至全国企业降低成本的典范。
成本层层分解,是企业抓好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的节约良策。
经营管理中的合同分解第四个例子是海尔公司的合同分解。海尔公司按照采购、生产、销售等大流程中的若干节点,把一张外部合同分解为几千个内部小合同。上下工序,上下岗位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合同关系、市场关系、服务关系。上一道工序的工人的资金、工资,来自于他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效果。服务有效,按合同可以索酬;服务的效果不好对方可以索赔,奖金、工资泡汤。销售人员要满足外部顾客的需求,内部员工要一环扣一环地满足销售人员的要求,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否则就会遭到索赔。外部市场的压力通过“索酬、索赔与跳闸”的内部市场链,分摊到了每个工序、每个人的身上。外部合同分解成内部合同,实际上把合同所代表的责任权力分解到内部每一个员工的身上。
概括起来讲,分解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分解有形的工作。
整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部分以后,每个部分的复杂程度降低,原来单个员工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工作,现在他就可以出色地完成。并且,员工长期从事某项特定任务,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随之而上升。这就是管理的法宝之一: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个作用是分解无形的责任。相当于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清楚的责任权力体系。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