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而不可收。他先后聘请中国农科院、云南省林科院、西南林学院的专家到采伐林场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了“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和“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制度化”的“三高”、“四化”建设经济林园的指导思想。从1999年起,郭云胜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风里来,雨里去,历尽艰辛,投资1100万元,先后建设了以勃氏甜龙竹、梨、油桃、木瓜为主的经济林244公顷。目前,这些“铁杆庄稼”已经陆续产笋挂果,初见效益,预计到2008年全面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成为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柱,也实现了郭云胜以经济林养生态林的设想。
三
祖籍山西的郭云胜,骨子里充满着北方人的粗犷和豪放。他待人诚恳,遇事果断,对大山、森林和林业工人具有深厚的感情。他任场长10年,坚决不让一个职工下岗,对老、弱、病、残和智障职工都要千方百计安排照顾,决不把他们推向社会。他说:“林业工人太苦了,让他们下岗于心不忍,要让大家都有口饭吃。”为此,他成功地开创了“跨出林业办产业,多种经济促林业”的“以林为本,全面发展”的道路。他通过职工集资和银行贷款,在石屏县城建起了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星级宾馆“林苑大厦”,还开展汽车运输、汽车修理及配件销售、木材加工、百货经营、门市租赁等业务。除销售自产木材外,还设立木材购销网点,每年购销木材约5000立方米。目前,多种经营从业人员已占职工总数的38.9%,年营业收入达770多万元,使企业拓展了一片广阔的空间。
郭云胜来自基层,他深知林业工人的艰辛。所以,在企业经济状况逐步好转以后,他就尽力改善林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昔日破旧不堪的平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有食堂,有娱乐室。在王家山营林队,记者看到,整齐茁壮的云南松覆盖了远近的山头,白茫茫的云海在山间谷地飘浮涌动;高大挺拔的巨龙竹林在山风中吟唱,大片灿若晚霞的桃花映红了天际;鸡鸣猪哼狗吠,蓝天白云丽日,人们都面带笑容,纯朴友善……一幅现代版的“桃花源”图。
为了让职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林场每年都有计划地分批安排职工走出大山观光学习,至今已有140人到过北京、上海,30多人到过港、澳、新、马、泰,所有职工都走出石屏到过省内其他地方。
采伐林场的职工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好的带头人,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成为全省200多个国有林场的佼佼者。采伐林场兴旺了,采伐林场出名了,过去调走的人又纷纷申请调回来;过去小伙子说个媳妇都难,现在却不断有靓女嫁进深山,林场职工又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了。
■ 编后记:郭云胜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个陷入两危的林场,在10年的时间里不仅走出困境而且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郭云胜给予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点:
其一、保护森林资源是根本。森林资源显然是林场的根本之所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林业之所以那么"牛气",被称为"林大头",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森林资源,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之后,采伐林场陷入危困,是因为森林资源被砍伐殆尽,林场坐吃山空。郭云胜显然很清楚采伐林场危困的症结之所在,所以他"将原来的采伐工全部转变为种树人和护林人",在国家和地方未给予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而"举全场之力,千方百计加强荒山造林、迹地更新和抚育管理",将荒山改造为花果山。
其二,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是关键。郭云胜顶着压力,将低效林地改造成高效益的果园,并请专家论证,建设了高标准的经济林园,实现了他以经济林养生态林的设想。这一决策显然是符合林场实际的科学决策。光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林场同样走不出困境。林场要发展,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发展优质经济林显然是最快最能直接见效的,实践证明,经济林已经成了采伐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柱。
其三,拓宽生存空间是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林场场长,郭云胜考虑的不仅是林场的可持续发展,还有200多号人的温饱和小康问题。林场的发展不能以林场职工下岗为代价,林场也决不能不负责任地把职工推向社会。但是,林场仅靠单一的产业养活200多号人也着实困难,因此郭云胜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