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博士(前左一)在森林健康项目实施现场
本期出场人物:北京市林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小平博士
采访:本报记者曹志娟
王小平博士是研究森林健康问题的专家,日前,他就宜居城市建设和森林健康经营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健康经营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王主任,您好!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森林论坛上,您就森林健康经营与宜居城市建设作了专题发言。森林健康和宜居城市是两个比较新潮的概念,请您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王小平:森林健康是在林业比较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率先实施的,指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
宜居城市,简单地讲,就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指标包括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许多方面。其中,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以林业和园林绿化为主题的生态环境建设是符合宜居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森林健康经营的目的;反过来,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满足宜居城市的要求。可以说,森林健康程度是衡量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指标。
记者:您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王小平:这是因为森林健康经营与宜居城市建设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都具有社会性。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是市民——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说了算。而人对宜居城市的期望有许多种,其中一项就是对城市的生态和环境的期望,比如,人们希望呼吸的空气没有污染,喝的水清洁,有足够的、景观漂亮的森林绿地面积可以提供休憩的场所和安全的服务。显然,宜居城市建设首先考虑的是人的需要、感受、认识和期盼。
森林健康理论也是基于人的需要来考虑的,希望森林能够持续满足人对森林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需求。健康的森林可以提供给人们多种服务:有路可以走,有设施可以使用;森林比较安全,没有火灾、有害生物的威胁、可以持续提供给人们这种服务;生物多样性高、景观多样性丰富;人们愿意到森林里去,可以在森林里休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在那里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乐趣,还可以学到生态知识。
记者:从人的角度考察森林是否健康,显然把森林与人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那么这一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
王小平: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社会、经济、自然等各方面的因素。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原因导致了全球森林资源减少,传统森林经营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借鉴医学上使用的“健康”术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森林健康”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标准及经验。
记者:从您刚才的介绍来看,森林健康是针对传统林业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那么您认为这一概念与传统的林业相比有哪些不同?
王小平: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森林健康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具有社会性。是从人的角度,把森林放在区域社会发展的全盘中来考虑森林能否满足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需求,以人的需要认识和评价森林是否健康。而传统林业仅仅把森林孤立地当做森林。
2.森林健康综合考虑森林经营各方面的活动,具有综合性。健康的森林经营是把所有与森林经营有关的活动都综合在一起考虑,比如外来物种侵入的问题,火险等级的问题,病虫害的问
[1] [2] [3] 下一页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