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下半年价格将可能逐步回归,趋向合理价格,而这种良好态势将会保持较长时间。
三、2006年蚕桑生产前景展望分析
目前,我国的丝绸业正处在10多年来少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期。面对2005年以来茧丝上涨行情,不少人心有余悸,担心茧丝绸高价运行之后是低谷,对发展蚕桑保持消极心态。事实上,我国现在的茧丝绸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与10多年前大起大落情况相比在很多方面已今非昔比。
第一、过去主销市场疲软,蚕业发展艰难。
从国外看,多年前西方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危机后,增长缓慢,国际市场持续疲软,我国丝绸出口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
当时的日本是我国丝绸原料的消费大国,但从1995年4月1日开始,日本取消了执行近20年的生丝进口一元化制度,实行自由进口关税制度,这给主要依靠政府协议运行多年的中日生丝贸易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我国面临巴西等国的有力竞争和挑战,增加了我国丝类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难度;此外,日本国内洋装流行,绸缎及和服消费逐步减少。欧洲市场,由于受廉价丝绸服装(尤其是砂洗服装)等制成品的冲击,欧洲丝绸加工业急剧萎缩,对生丝、坏绸需求量大幅度下降。美国市场,也因受低价服装冲击,大量库存积压,市场饱和。欧美还开始对我出口实行单边配额限制,使我国丝绸制品出口严重受阻。印度也因受低价冲击,市场混乱,价格下滑。面对这些主销市场丝绸萎宿情况,主要从事转口业务的港澳市场也十分困难。
上述主销市场的严重困难,对一个以出口为主导,原料性商品出口量几乎占丝绸全商品出口量50%以上的我国丝绸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国内管理体制不顺,调控能力薄弱。
从国内看,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丝绸加工能力的过度膨胀,抬价抢购原料严重,误导和刺激了蚕桑业的发展,而且蚕茧大战直接导致蚕茧质量下降,使丝绸产品质量普遍较差,加工企业因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而普遍出现亏损。由于出口退税率下降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以及丝绸换汇成本上升(1995年上半年全国换汇成本高达8.50元),加剧出口企业亏损增加。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靡,我国丝绸业出现了严重的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严重局面,从而导致了大面积的砍桑,全国毁桑达42%以上,给蚕桑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丝绸产业链长,加上当时其他种种因素的限制,应变能力差,“调头”慢,我国的丝绸业就这样在困境中延续多年艰难前行。
第三、经济复苏出口增加,体制改革开拓市场。
进入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丝绸需求逐步增长,特别是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丝绸生产结构和原料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我国丝绸业进行深化改革,在产品结构方面做了大幅调整,自主研发新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丝绸面料、服装和其他制品的出口量占丝绸全商品出口量的比例提高到了65%以上,引领着整个丝绸出口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随着国际消费时尚的带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品位的提高,加之生产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昔日“纤维皇后”的身价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丝绸已不仅仅被用于人们的穿着,消费领域已有很大的延伸,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大大地扩大了丝绸的需求面,增加了其国际市场的需求量。近年来的情况表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丝绸内销不断走旺,内需明显增长,内外销对茧丝消费的相互补充和调节作用日趋显现,为我国丝绸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
第四、完善市场配置,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