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内陆养殖受到环保问题冲击,而箱网养殖又局限于天然地形气候限制;有一股新鲜且富于活力的高产值养殖活动,正在台湾中南部慢慢延展开来,而那便是在近十数年来迅速兴起的
观赏鱼繁养殖产业。观赏鱼虽然被包含于传统养殖产业中,但是以产地区域与产量相比较下,往往因无法与普及的食用鱼介类相较,因而显得式微。但是如果于产值而言,这看似不起眼的观赏鱼繁养殖,虽说体长往往仅数cm至十数cm,但是因为其以尾数来作为衡量价格与交易买卖的单位,所以有着相当的经济价值与开发潜力。
台湾观赏鱼繁养殖产业
台湾观赏鱼养殖产业肇因于民国1961年代初期,最早的观赏鱼产业主要是以捕捉来自台湾周围自然海域中的珊瑚礁鱼类为主,同时市场多集中于输出性的商品,绝大部份以珊瑚礁鱼类为大宗,而捕捉的地区多集中于东北角海域、小琉球、垦丁一带以及花东海域。以输出的花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市场名为小丑炮弹)为例,在国外的观赏鱼市场中甚获好评,同时因为色彩鲜艳及数量稀少之故,一条25cm左右的成鱼在当时零售价格约为750~1,000美元反观国内因为当时国民所得不高加上经济萧条,所以一般民众饲养观赏鱼的风气不盛;加上当时用以制作饲养容器的玻璃材质并不普及,所以以
水族箱方式饲养的观念不兴,而多半是以盆养或池养为主。在繁养殖技术尚未启蒙的阶段,加上没有由国外输入观赏鱼的补充,所以本地观赏鱼的繁殖一直停留在金鱼(Carassiua auratus; Goldfish)与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的繁殖与养成上。当时主要的金鱼与锦鲤繁殖场多集中于南部高屏一带,虽然北部亦有零星的锦鲤养殖场,但是主要从事的工作项目仍为金鱼与锦鲤的育成。
便于养殖用水来源充裕与场地空间宽阔的优渥条件,民国1961年至1971年期间台湾的金鱼与锦鲤繁养殖产业颇为兴盛,曾在当时成为主要出口的观赏鱼种类,出口的对象则以欧美为主。但是由于台湾金鱼与锦鲤的繁殖场在当时未能由国外方便的引进优质的种鱼,同时便于信息与技术的交流;所以台湾金鱼与锦鲤的养殖辉煌时期并不能持久延续下来,而终敌不过邻国日本与中国大陆的鱼货商品。在近十数年来更因为空间场地紧缩、水源限制与工资上涨,在成本上无法与东南亚一带所大量繁殖出来的廉价金鱼所抗衡;亦由于日本与中国大陆持续追求品种纯系培养与新品种的改良,所以台湾所产的金鱼与锦鲤也在品质上颇受到国外买主的挑剔,而终无法成为高价的商品。所以除了部份鱼场从事少量高品质锦鲤的养殖与育成,否则大部份旧式的金鱼或锦鲤鱼场不是藉由大量繁殖个体来满足中低价位的市场,便是转型成为食用鱼或是其他观赏鱼为主的繁养殖场形式。
转型后的金鱼与锦鲤养殖场,除了部份将方向导至食用鱼的养成外,大部份的鱼场开始从事小型鱼种的繁殖,在当时主要的繁殖对象为一些原产于中南美洲一带的卵胎生锵鱼与小型脂鲤,以及一些东南亚一带所出产的小型鲤科鱼种。例如俗称为
红灯管的红间半丽脂鲤Hemigrammus erythronzonus、俗称为
斑马鱼的纵带短丹尼鱼
Brachydanio rerio、俗称为四间的四间鲤Puntius tetrazona、俗称为孔雀的花锵
Poecilia reticulata、俗称为红剑的剑尾鱼
[1] [2] [3] 下一页
超低价代办注册北京公司,服务热线:010-82022548 82022203(北太平庄) 58697855 58697599(建外SOHO)
声明:本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